眼底病已成中国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眼疾。据统计,中国现有盲人超千万,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%-20%。其中,白内障、老年性黄斑变性、青光眼这三种老人眼疾已经成为了赫赫有名的“视力三大杀手”!老年人眼睛出现不适,一定加以重视及早预防及时就诊,否则错过最佳治疗时间,一旦致盲则不可逆转。
白内障:全球首位致盲眼病
我国白内障患者已经多达2亿人,它已经成为了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疾之一。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,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%,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%,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。
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类常见的眼部疾病。老年人白内障的发生大多与年龄相关,主要由年龄引起的晶体代谢异常所致。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痛的、渐进的。当患上白内障时,患者常常会伴随这些症状:视物模糊、重影、畏光、眩光、眼前黑影遮挡、近视加深等。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彻底治疗白内障,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的途径;
▪ 饮食要做到“三低”——低盐、低油、低脂,多补充优质蛋白、叶黄素、维生素A及微量元素类食品等;
▪ 出门佩戴遮阳镜,减少强烈的太阳光对眼部的损伤;
▪ 看书、电视、手机时,每隔一小时闭目养神。
▪ 定期复查,建议一年两次检查眼睛,如出出现以上症状,及时就诊。
青光眼:“光明的盗贼”
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有超过90%的患者对自己患上青光眼一无所知。青光眼的诱因是眼压升高,当眼压超过眼球内组织所能承受的限度,将带来视功能的不可逆损伤,患者表现为眼球胀痛,视力急剧下降及同侧偏头痛,甚至有恶心、呕吐、体温增高和脉搏加速等。如发生上述情况要马上到眼科检查,若不及时治疗,最终会导致失明。
青光眼在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里都有可能会发病,而它最容易找上这6类人:
▪ 45岁以上人群
▪ 高度近视、远视的人
▪ 高血压、高血脂的人
▪ 眼压高的人
▪ 糖尿病患者
▪ 有青光眼家族病史者
1、定期检查眼睛,排除或早发现青光眼,特别是有青光眼家族病史者:
2、情绪也会增加青光眼的患病率,所以记住要保持心情舒畅,减少情绪波动;
3、切记长时间用眼,让眼睛多休息,勿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、看电视;
4、生活、饮食规律,多吃蔬果,不要暴饮暴食,否则会使眼压升高,诱发青光眼。
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病,越早被检出,治疗越早,视功能的损伤也就越小。所以,一旦怀疑患有青光眼,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。
老年性黄斑病变:“视力杀手”
老年性黄斑变性被称为“致盲杀手”,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、较难治疗的眼病之一。资料显示,我国有超过400多万老人罹患老年性黄斑变性。
“黄斑部”位于眼底视网膜的正中央,是对外界光觉最敏感的部位,无法再生,仅具有限的修补能力。一旦发生退化或出血等病变,就会影响视力,此时称之为“黄斑病变”。这种眼疾多发于45岁以上人群,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,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。
它分为干性与湿性两种类型,有以下区别:
干性黄斑变性(重预防):它起病缓慢,中心视力是逐渐减退的,早期可能不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,晚期逐渐出现看东西颜色变浅、模糊,通常双眼视力下降程度一致。
湿性黄斑变性(重治疗):主要表现为单眼视力的严重下降,看东西出现变形。
▪ 视力下降;
▪ 色觉减退;
▪ 视野中心出现黑影遮挡;
▪ 看视物变形、直线变弯、水平线变波浪形;
▪ 看东西的对比度下降,出现灰蒙蒙的图像;
选择富含水果、蔬菜、豆类和鱼类的饮食方式,保证膳食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。
研究表明,心血管疾病和肥胖都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因素,锻炼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。
大量研究已经证实,吸烟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因素之一,所以建议有老年性黄斑变性风险的患者戒烟。
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是防盲的关键,根据我国老年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,建议:
40-54岁人群,每2-4年进行1次常规眼科检查;
55-64岁人群,每1-3年进行1次常规眼科检查;
65岁以上人群,每1-2年进行1次全套眼科检查。
我国是世界上致盲和视觉损伤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,重视预防,早期筛查、及时发现、规范诊治,加强和提高老年人对眼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,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手段,共同守护老年人的晚年光明。





